English

          
          
活动详情
当前位置:
【国际】美国对华100%关税11月生效,全球供应链面临“压力测试”
来源: | 作者:NISCI-宁创 | 发布时间: 今天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纸100%的关税令,让全球市场为之震动。


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于11月1日起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作为对中国此前宣布对稀土、锂电池等关键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回应。同时,特朗普增加关税导致了美股动荡截至北京时间11日0时,纳斯达克指数盘中下跌1.97%;道琼斯指数跌幅1.06%;标普500指数下跌1.44%。


这远非一场简单的双边贸易摩擦,而是一次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猛烈冲击。从供应链层面看,此举可能彻底撕裂运行数十年的协作网络,催生一个更加分裂、昂贵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格局。


01

中美:两个相互依赖的最大的经济体


中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尽管墨西哥取代了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商品来源地,但美国依旧有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需要依赖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



此前在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最低145%的关税后不久,特朗普发布了对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改为征收 20%的关税,这也表明对中国的过高关税,从很多方面都会给美国带来过高的经济压力。随后,中美进一步确立了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中国将美国出口税从125%降至10%,美国将税率从145%降至30%。


但本次特朗普再次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一方面,是作为对华施压的战略工具,但另一方面再次推动了贸易的脱钩与去风险化,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链领域。



对于深度嵌入中美贸易的美国企业,尤其是依赖中国规模化零部件供应链的电子、机械设备等制造商而言,这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而成本的上升则会引发两个选择: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加剧国内本已高企的通胀压力;或自行消化利润,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滑和投资意愿减弱。


回顾2018年贸易战,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在关税生效后7个月内同比暴跌39%,出口量降低导致的价格暴跌与化肥、燃油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让许多农户面临现金流断裂危机,这种冲击也迅速向产业链上下游蔓延,导致产业链上的制造商农业业务销售额下降....这一历史场景很可能在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重演。


而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商,高额关税使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削弱,这会导致他们的订单流失、工厂产能闲置,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以电子产品为例,若关税成本无法转嫁,一台售价200美元的中国产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价格将飙升至400美元以上,导致需求断崖式下跌。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尝试“东南亚中转+本土升级”等策略,转移部分产能以缓解销售压力。


02

涟漪效应:第三方国家与全球供应链的重构


关税的影响不止于中美两国,其产生的涟漪效应将波及全球,重塑区域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地图。


为规避高额关税,许多跨国企业启动了“中国+1”战略,将部分终端组装或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从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如此前中美关税战,越南的电子设备组装、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数据显著攀升。然而,这种转移并非“无缝衔接”,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产业配套完整度和物流效率上与中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往往只能承接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大量的核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仍需从中国进口,这导致区域内贸易流变得更为复杂,整体供应链效率不升反降。


另一方面,作为全球制造业的枢纽,中国与东南亚、欧盟等经济体已通过复杂的中间品贸易紧密相连。美国对华关税实际上也打击了这些向中国出口原材料和高附加值零部件的第三方国家,导致全球贸易进入一场非自愿、高成本的供应链再布局进程之中,全球经济的整体韧性与效率受到严峻挑战。


此前WTO就有预测,若关税持续至2026年,全球贸易量将下降7.2%,发展中国家承受45%的损失。关税政策正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RCEP、CPTPP)的兴起,正在形成平行于WTO的贸易网络。这种“去全球化”与“再全球化”的博弈,将重塑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


03

未来的趋势:博弈、对峙与重构


过去数十年主导商业思维的“即时生产”模式,其核心是追求极致的效率和最低的库存成本,但这必须建立在全球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的基础之上。关税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断供风险,暴露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因此,关键物资的战略储备、生产基地的多元化、供应链可视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企业试图构建一个更具弹性、能够应对地缘政治震荡的分布式网络


这一转变是深刻且持久的,它意味着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注重安全、区域化和可控性的“慢全球化”或“碎片化全球化”时代。最终,这部分成本将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涨价)与中国出口商(牺牲利润)共同分担,并通过通胀传导至全球。



展望未来,由关税所开启的供应链重构的进程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博弈。在战略领域,特别是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关乎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产业,美国推动对华“精准脱钩”的趋势将难以逆转,而中国也会不断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这种技术脱钩将深刻改变全球创新生态,但完全割裂不现实,成本也过于高昂,因此未来可能形成“技术标准分立、市场部分共享”的竞合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博弈与合作并存,挑战与机遇共生。不过,唯一确定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已经被改变,未来的竞争将是供应链韧性、科技创新能力、战略性产业政策的综合较量。



————  参考资料 ————


1.《Trump to Hit China With Additional 100% Tariff, Citing Restrictions on Rare-Earth Elements》

2.《Trump announces 130% tariffs on China. The global trade war just came roaring back》

3.《Trump announces new 100 percent tariffs on China》


-END-

载来NISCI-宁创,仅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COM之立场。如有不妥,请联系立即删除



          
       
电话:021-54281551
          
       
微信:17349738905
          
       
邮箱:info@scom.org
          
       

QQ:317549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