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原创】需求驱动术语详解-战略性库存定位
作者:滕剑峰
战略性库存定位是理解和应用DDMRP的一把关键钥匙。本次术语详解将集中讨论这个看上去简单的术语背后的丰富内容并进行一个简单的理论案例分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术语。
按照DDI(需求驱动学院)的定义:战略性库存定位决定了在什么位置建立库存的流程,能最优化地保护系统不受外部各种波动及变化干扰,以达到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并利用营运资金的目的。
Strategic inventory positioning: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where to put inventory that will best protect the system against various forms of variability to best meet market needs and leverage working capital.
DDMRP作为一个思想件(thoughware),提供了战略性库存定位必须要考虑的三个时间设计要素和三个空间设计要素。
三个时间设计要素是DDI定义的DDMRP术语一部分,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
潜在客户愿意等待商品或服务交付的时间
Customer tolerance time: the amount of time potential customers are willing to wait for the delivery of a good or a service
这其实是客户在寻找另外一个供应来源前愿意等待产品或服务交付完成的时间,本质上是需求的前置时间。
允许通过现有或新客户渠道提高价格或获取额外业务的前置时间。
Market potential lead time: the lead time that will allow an increase in price or the capture of additional business either through existing or new customer channels.
举个例子,如果减少一个星期,可以获得更多订单。再比如,减少两个星期的时间,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订单,甚至有机会使得某些订单的价格获得提升(即缩短的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公司通常可看到销售订单或实际从属需求的时间区间。
Sales order visibility horizon: the time frame in which a company typically becomes aware of sales orders or actual dependent demand.
在零售情况下,消费者是先到商店然后再买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销售订单可视时间可以为0。 在制造业中,一般都会提前下单。 订单可视时间越长,就越能更早感知特殊的需求信号,当然前提是这个订单不会被取消。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三个空间设计要素,它们都是供应链管理中常识性的概念,所以没有作为DDI新增加的DDMRP术语收录。
需求波动:潜在的需求上下起伏对供应资源造成压力(产能,库存, 资金)。数学上,需求波动可以用标准差,评价标准差或预测错误来计算。在没有计算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做定性分析。
供给波动:来自于生产或特定供应商的严重中断。这个波动可以根据承诺供给时间与实际收货时间进行比较。
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性库存定位,不但可以缩短前置时间,还能更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确保关键生产资源,也称为瓶颈资源(产能有限或者是质量容易出问题的生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
还记得前面一期需求驱动术语详解中提到的DLT(解耦前置时间)吗?传统的MRP系统在计算时,会考虑到三种前置期:采购前置时间(PLT),生产前置时间(MLT)和累计前置时间(CLT),在DDMRP中提出了一个新的DLT(解耦前置时间)。
下面用一个相对简单的理论案例,来展示战略性库存定位和相关术语是如何帮助供应链经理人做出库存定位决策的。
这个理论案例由下图所示的父件300和400两种最终产品,相关的BOM和生产工艺路线组成。

按照工艺路线父件300的累计前置时间是22天,父件400的累计前置时间是19天(如下图所示)。
假设客户容忍时间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22天(父件300)和19天(父件400)变成了15天和12天(如下图所示),我们要如何进行战略性库存定位呢?
我们可以考虑让共享的采购件100成为库存位置(解耦点),将解耦前置时间缩短到12天和11天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如下图所示)。
假设工作单元E成为关键生产资源,A,B,C工作不稳定会导致E停工待料,并且市场潜在的前置时间从原来12天(父件300)变成了7天(如下图所示),我们要如何进行战略性库存定位的调整呢?
我们可以考虑让共享的零件200成为战略性库存位置(解耦点),将父件300的解耦前置时间缩短到7天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如下图所示),父件400的解耦前置时间保持不变。
假设采购件100供应变得很不稳定,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客户容忍时(父件400)从11天减少到4天(如下图所示),我们要如何进行战略性库存定位的调整呢?

我们可以考虑让采购件50成为库存位置(解耦点),将解耦前置时间缩短到4天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面的术语讨论和简单的理论案例分析, 可以看到战略性库存定位提供了解耦库存点落地的方法论。
通过战略库存定位,供应链管理会获得供需两个方向的好处:即减少了外部波动对需求信号的信息扭曲,也减少了外部波动对供应信号的物料扭曲。
从战略性库存定位出发,需要回答是下面这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供应链网络中定位解耦点并且合理设置解耦点上的库存大小?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所有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考虑在内,通过跨职能(生产,物流,销售,采购和财务)各方代表的通力合作仔细权衡来得到最能满足特定业务需求的最佳答案。